(2015年05月29日)
本報記者張培奇 通訊員 時昌寧 李佩堂
順著寬闊的環(huán)村公路駛?cè)牒幽鲜』h老店鎮(zhèn)河東村,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美麗祥和的畫卷。
在河東村健身廣場,忙著健身的張大爺告訴記者:“是恒連書記帶領(lǐng)大家建起廣場,裝上健身器材。”
張大爺口中的恒連不是別人,正是該村黨支部書記張恒連?,F(xiàn)年69歲的張恒連在2014年支部換屆時,再次高票當選,如今他擔任村支書已有26個年頭。
“以前,這里是廢水坑,夏天積水又臟又臭。恒連書記帶著村干部,一車土一車土地把坑填平,硬化了地面,建起這個廣場,白天能健身,晚上可以跳廣場舞,好著吶。”張大爺高興地告訴記者。
在2014年的“整潔村鎮(zhèn)、改善人居環(huán)境”活動中,張恒連沒有采用雇人開工資搞突擊的工作方法,而是帶領(lǐng)村干部清垃圾、治污水、整街道、規(guī)范雜物,一干就是幾十天。
這些年,張恒連為村民辦的好事遠不止這些。并不富裕的張恒連,為改善辦學條件、慰問傷殘軍人和特困戶、改善基礎(chǔ)設(shè)施建設(shè),屢屢?guī)ь^捐款、捐資。張恒連自擔任村支書以來,始終堅持村級財務公開,帶頭執(zhí)行各項財務制度,他為村里外出辦事、開會從不報銷一分錢,不領(lǐng)一分錢補貼。多年來,村“兩委”成員僅此一項就為村里節(jié)省5萬余元。
現(xiàn)在的河東村,大街小巷均已硬化,群眾出行極為方便;環(huán)村公路修成后,蔬菜的外運和銷售便利了,帶動了村民致富奔小康。5年前,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,現(xiàn)在人均年收入近8000元,村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