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盼完中秋盼國慶,心如沸水很激動。幸福生活甜如蜜,家國相依共昌盛!”聽說社區(qū)要舉辦迎國慶書法展,爺爺略一思索,就在宣紙上揮毫疾書起來,這四行字寫得格外酣暢,力透紙背。他還不忘自嘲:“雖然跟文采無緣,只能打打油,可我的感情絕對真摯,誰不承認(rèn),我跟誰急!”
爺爺是一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,在村里踏踏實(shí)實(shí)干了大半輩子會計工作,舊村改造完,他又受邀當(dāng)了幾年新社區(qū)的發(fā)展顧問。徹底閑下來后,奶奶怕他寂寞,勸他多去社區(qū)活動中心、人工湖邊逛逛,跟老鄰居、老哥們兒聊聊天下下棋,他卻把頭搖得像個撥浪鼓。平日里,爺爺既對侍弄花草不感興趣,也不遛鳥垂釣,除了偶爾寫寫毛筆字,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,且藏有獨(dú)鐘。
爺爺?shù)木铀且惶兹覂蓮d,其中一間作為書房使用,房門上書“崇寶”二字,走進(jìn)屋內(nèi),書架上大都為新中國成立前后的一些藏品。一頂舊軍帽是爺爺?shù)男∈?,也就是我的曾叔公隨部隊(duì)和平進(jìn)駐北京時戴過的,兩年后他永遠(yuǎn)地留在了朝鮮戰(zhàn)場。整齊排列的泛黃書籍,是爺爺費(fèi)了好些功夫,在各處淘來的抗戰(zhàn)史著作,一有空閑他就小心翼翼地翻閱。而書架上擺放最多的,當(dāng)屬爺爺視若珍寶的“國慶紀(jì)念”系列:1953年的開國大典年畫、1959年的紀(jì)念開國大典郵票、1984年的國慶紀(jì)念幣以及林林總總或印或刻或雕有“開國大典”圖樣的各類藏品,他常常陶醉其間,久久不愿離開。
若問哪件藏品讓爺爺最傾心,非1953年的開國大典年畫莫屬。而說起這副年畫的來歷,還真虧了爺爺?shù)木笃?!?jù)說,多年前,我的一個遠(yuǎn)房表叔得知爺爺在收集“國慶”藏品,便提供線索,他鄰居家有一副這樣的年畫,爺爺一聽馬上登門求畫。豈料,一開始就吃了個閉門羹,無論爺爺怎樣軟磨硬泡,對方只是一味地婉言拒絕。爺爺暗下決心,每天都去拜訪,來回足有半個月仍未果。正無計可施時,對方流露出喜歡爺爺偶然得來的一方石印,爺爺聽罷毫不含糊,痛快地將石印贈予對方,然后載畫而歸。后來,我老爸告訴他,那方石印是某篆刻大師的作品,市場價值遠(yuǎn)高于年畫,爺爺卻毫不理會,樂呵呵地把年畫展平除塵,精心裝裱。
潛移默化中,爺爺?shù)膭e樣“國慶”情,也深深影響著我們這些晚輩。
爺爺過八十大壽時,我專門到古玩市場逛了幾個小時,淘到一個制作精良的“國慶”瓷盤和兩只“國慶”小酒碗。壽宴上,我第一個亮出禮物,爺爺一看便喜形于色,愛開玩笑的表妹直呼:“大家快來看,抓到一個投機(jī)取巧的!”我笑著回應(yīng):“‘國慶’不可能只我一個,得是一個系列吧?”果不其然,老爸的禮物是“國慶”筆筒,姑姑的是一幅“國慶”刺繡,表哥的是“國慶”鼻煙壺,表妹面帶羞澀扭捏拿出禮物,是一套精美的“國慶”明信片。滿面紅光的爺爺,在一群“投機(jī)分子”的笑聲里,昂首挺胸地走進(jìn)“崇寶齋”,把一件件禮物鄭重地擺放到書架上。
有時,奶奶會埋怨?fàn)敔斎狈ι钋槿?,不懂得享受?dāng)下的生活。對此,爺爺充耳不聞,實(shí)在聽煩了,他會樂呵呵地辯解:“每個人的性情志趣是不一樣的,我看到這些藏品,就幸福滿滿,感恩好日子來之不易,這也算是我的情趣吧。”
(作者單位:山東省陽谷縣金鳳包裝公司)
《中國村莊》雜志 第10期 村莊故事